武汉值得打卡的建筑有哪些

旅游专题更新时间:2024-03-29 19:50:53

周末不知道要去哪里的朋友们,可以去打卡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建筑,一座城市的建筑,就是活着的历史,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,而武汉地标性的特色建筑不在少数。

1、中国建筑科技馆地址: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晨晖街3号

这两年,武汉又多了不少打卡地标,其中一个就是中国建筑科技馆。

它位于光谷高新大道,是中国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。虽然它确实有点远,但亲自感受后还是觉得非常值得一去!

穿过中建科技产业园的写字楼,便可看见一个宛如萌芽种子的地标,作为建筑科技馆,它的展馆外形设计本身就充满了看点。

由中国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,他也是台北101大厦的设计者;双曲面点式玻璃幕墙;创作与建造历时6年;总建筑面积约6.97万平方米,其中展厅面积约1.86万平方米;

馆内常设古代建筑展厅、荆楚建筑展厅、现代建筑展厅、未来建筑展厅四个展厅,每一个展厅都能看到建筑师的奇思妙想。

在这颗建筑的“种子“里,所有“建筑迷”将可以自由穿越于7000年的中国建筑隧道。

行走其间,让人恍如时空穿梭。

2、武汉美术馆(琴台馆)/琴台大剧院地址:汉阳区知音大道7号

月湖北岸,汉江以南,城市里打造出了一座“世外桃源”,赫然出现一片银色的“雪山”,它就是预计12底对外开放的武汉美术馆(琴台馆)。

它由知名设计者、著名建筑师柳亦春打造,场馆建设总投资约5.2亿元,总建设面积4.3万平方米,其中地上面积约2.08万平方米,地下建设面积约2.22万平方米,是中部地区单体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建筑。

远看像“雪山”,近看像“梯田”的美术馆,凭借着独特的外形,还未开放就已经成功出圈。

尽管已经在网上刷到过好多关于武汉美术馆(琴台馆)的照片,但真正亲眼目睹,仍止不住地赞叹,实景果真比照片更加唯美和震撼。

起伏的屋面以略显抽象的等高线阶梯状造型完成,辅以蜿蜒曲折的屋面栈道,侧面的银色金属板让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

还有定制的云母白砾石铺满阶梯,形成远看好似积雪的特色景观。

此时武汉美术馆(琴台馆)即使还没有展品展出,但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,值得逛上许久。

与美术馆相临的便是“琴台大剧院”,它是全国规模最大、功能最全、档次最高的特大型文化设施。

外形取自古琴灵感,外伸的构架如同钢琴敲击的簧片,抽象化的设计,更富有艺术感和记忆点。

月底,武汉美术馆(琴台馆)将会作为武汉双年展的主场馆与其携手和公众见面,彼时将和武汉美术馆(汉口馆)联动,开启两馆并行之旅,一起期待吧!

文惠补贴 | 关注“武汉文惠通”官微,可使用政府文旅补贴,最高享受7折优惠购买琴台大剧院、音乐厅相关热门演出,超划算哦~

3、湖北省科学技术馆地址: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779号

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科技馆,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已然成为武汉全新地标之一!

撇开“华中最大科技馆、最大浮空斜拉索建筑”这些硬核数据,湖北省科技馆最迷人的是,亲近建筑本身,体会科技的力量。

省科技馆的建筑面积有7.03万平方米,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,是沿江大道上武汉科技馆的2.5倍!

从上空俯瞰,“天圆地方”的整体造型格外引人注目;整个建筑又像电脑的芯片,寓意“光谷之芯”。

走进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内部,沉浸式影院映入眼帘,如同一个巨大的“漏斗”,从一层一直延伸至三层。

漏斗顶部内空直径达42.3米、高15米,幕布面积约4200平方米,能容纳200人同时观影,规模超过世博会的沙特馆。图源长江日报官微

这个大漏斗可不是美丽摆设,它承担着实际功能:顶部是全球最大的沉浸影院、底部是个喷泉景观。

影院巨幕顶部周长200余米,采用先进的图像融合技术,将24台高清投影仪投射出的影像进行融合,在3000余平方米弧形屏幕上投射出巨型高清影像。

其实整个科技馆,为了实现科普功能,共设置了三个特色影院。

全馆针对成人和儿童的项目都有设计,最大感受是,在这里不同年龄段的科学爱好者们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。

4、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地址:汉阳区琴台大道169号

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是武汉第一座全钢结构博物馆,耗费3500余吨钢铁,走进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,仿佛在追寻一场张之洞在武汉的历史轨迹。 2018年3月开馆后,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迅速走红,来这里拍照打卡的人,从不会失望。

黑白灰是整个场馆的主色调,具有科技感和工业风让这里别具一格,极具巧思的互动装置多了一丝趣味!

这是里伯斯金在中国大陆的首个作品,他是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设计者,也是重建 9·11 遗址的总规划师。图源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官微

飞檐翘角,似一艘扬帆远航的钢铁方舟。它由建筑大师里伯斯金规划设计,是武汉第一座全钢结构建筑。

除了工业风建筑本身,「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」的特别之处,还在于它是一座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博物馆。

与其他博物馆不同的是,这里不是只有静默古老的藏品,而是通过声音、影像、书籍、投影等新的叙事方式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。

除了体验装置,这里还有两大镇馆之宝——汉阳铁厂的界碑和汉阳铁厂投产纪念碑,标记着一个时代的开始。

5、辛亥革命博物馆地址:武昌区彭刘杨路258号

位于武昌彭刘杨路上显眼的红色建筑,与鄂军都督府、孙中山铜像、拜将台铜像、烈士祠牌坊等红色古迹为邻,这就是辛亥革命博物馆。

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,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,使其成为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。

使用中式“双坡屋顶”的架构,几何形外观和“楚国红”色调,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,俯瞰呈V字造型,象征了革命胜利与武汉腾飞。

建筑外墙则采用粗糙的表面肌理,并利用自然雕琢、风化的纹理,塑造出建筑的沧桑感和雕塑感。

红色的基调,既体现了楚文化的特色,又与原纪念馆红楼的色彩协调统一。

在这个弘扬革命历史、城市精神的文化新地标,好好感受这座城的文化底蕴,思索,沉淀。

6、武汉长江大桥地址:武昌区临江大道

武汉,是一座与水结缘,倚桥而兴的城市。

长江、汉水在这里,呈人字形交汇,一座座桥梁,连接了两江四岸,也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城市画卷。

如果说江河是这片土地的血脉,而桥与江融为一体,便成了江城无法割舍的风景。

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,也就是传说的龟蛇锁大江,是“万里长江第一桥”,也是毛主席笔下的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。

它不仅是武汉人民的过江通道,摄影达人镜头下最美的风景,骑行爱好者车轮下独特的赛道,也是每个老武汉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。

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,国家于1950年和1953年先后组建中铁大桥院和中铁大桥局前身,分别负责大桥的设计和建造。

上层为公路桥,下层为双线铁路桥,上面还有守桥部队守护。桥上平均每分钟有60多辆汽车驶过,每6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。

如今65年过去,依旧风雨中屹立不倒,即使武汉长江大桥历经几十次撞击也并没有伤筋动骨。

没有一座桥,有着武汉长江大桥如此厚重的底蕴,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不可替代。

同时,以武汉长江大桥为种子,“武汉造桥天团”茁壮成长、开枝散叶,一步步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。

数据显示,迄今国内所有跨海大桥、长江大桥、铁路的大型特大型桥梁等,几乎都留下了武汉建设者的身影。全国七成以上大桥也都是“武汉造”。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
“扫黄打非”举报专区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4 闽ICP备2021002822号-12 huochegu.com 火车谷网 网站地图